黄向墨教授谈中美经贸纷争
不同经济体之间产生经贸纷争,本就是全球化的常态之一,不足为奇。此类纷争,不仅发生在诸如中美这样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迥异的国家之间,也同样发生在美欧这样的“盟国”之间。正因此类纷争的常态化存在,我们才需要诸如世贸组织等机构,制定及监督相应的规则,解决纷争,求同存异,维护全球化的基本框架、捍卫全球化的基本准则。这是二战之后国际秩序、尤其是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中国已经成功地融入这一全球化体系之中,并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引领与推动作用。 现阶段在中美之间所发生的经贸纷争,尚谈不上“贸易战”的程度。这一纷争之所以被广泛解读为“贸易战”,除了各国媒体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过度炒作之外,也在于以下两个因素:一方面,美国的特朗普政府试图以限制中国获取高科技产品等作为工具,不惜牺牲国际贸易准则,实现美国单边利益,以此阻挠、迟滞中国的国力上升,同时为特朗普积累中期选举及二次连任等选战资源,因此美国方面表现出“高举高打”的高姿态;另一方面,中美任何一方对全球经贸的影响都极为巨大,大象之间即便仅仅是小摩擦,对其余小经济体都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。 对于中国来说,应理性看待这轮贸易纷争:首先,全球范围内对这轮纷争的关注本身,就可以证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,证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与影响;其次,从美国实行对华高科技“精准打击”来看,中国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全面高速增长的同时,还有亟待解决的短板,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。 近年来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,提到要掌握核心技术,并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,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,只有自力更生。 要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,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;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。 在当前中美经贸纷争的背景下,再来重温习近平主席此前的论述,确实高屋建瓴,具有相当的前瞻性。 在科技创新领域,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,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,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,目前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型城市,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、创新载体建设、科技金融发展、科技产业发展、深港澳台及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探索与积累。 先贤早已说过:生于忧患、死于安乐。当下的中美经贸纷争并不都是坏事。如何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,乃至借此倒逼科技创新向深度、广度发展,这是新时代给深圳、给中国提出的新课题,相信深圳会一如既往地给出最为优异的答卷。
2018-05-11